最新消息:本站公告:本站为吴桥杂技大世界票务合作站点,合作对象有携程网、同程旅游网,您可以放心购票。团体购票请:联系我们

吴桥杂技:大运河孕育的中外文化交流桥梁

吴桥杂技 小编 1140浏览 0评论

本站为吴桥杂技大世界票务合作站点,合作对象有携程网、同程旅游网,您可以放心购票。
在线购票: 吴桥杂技大世界门票在线订票

“小小铜锣圆悠悠,学套把戏江湖走。南京收了南京去,北京收了北京游。南北二京都不收,条河两岸度春秋……”悠悠大运河畔的河北吴桥县,一首杂技人行走江湖的歌谣传唱了千年。

吴桥杂技艺人王保合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,他的拿手绝活是“三仙归洞”和“缩骨软功”。近代史上运河流域的大城市出现了著名的艺人活动聚集区,如北京的天桥、南京的夫子庙、天津的“三不管”等杂技集散地,江湖艺人称之为“杂八地”。在这些“杂八地”上打把式卖艺的杂技艺人,几乎都有吴桥人,江湖上也就有了一种“没有吴桥不成班”的说法。

吴桥杂技艺人沿大运河走出家乡,北上南下,进而远涉重洋闯世界,获得了国际声誉。吴桥艺人出国演出的线路,大体是向北,从东北和内蒙古出境,经俄罗斯到欧洲国家。著名的杂技艺术家孙福有1902年第一次出国,走的就是这条路,他带领一班人从吴桥徒步,一路演出一路走,用了几个月时间才到莫斯科。后来陆续到过欧美国家的吴桥艺人有很多,占据了欧美大半个演出市场,他们的活动也影响了欧美杂技的发展。

现如今,纵穿吴桥的大运河河水几近干涸,那些伴着运河航船、江湖艺人在运河码头上打场子撂地的场景,已是很远很远的事了。

运河虽已干枯,但杂技的香火还在,2006年吴桥杂技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,在吴桥杂技大世界,艺人们以一种新的形式传承着吴桥杂技,运河东岸吴桥杂技艺术学校的中外学员们时不时到河岸上练功。在我看来,这都是一种文化传承。

近年来,吴桥杂技为我国与其他国家合作与交流搭建了桥梁。自2002年开始,吴桥杂技艺术学校受文化部委托承担为国外培养留学生任务,2005年初,商务部、文化部又把学校列为国家长期培养外国留学生计划项目。15年来吴桥杂技艺术学校已经成功为苏丹、加纳,坦桑尼亚、埃及、肯尼亚等30多个国家培养了400多名杂技学员,他们毕业后,有的活跃在世界各地舞台上,有的回国办起了杂技学校,为推动“吴桥杂技”国际文化交流作出了贡献。

现在的吴桥杂技文化产业已形成杂技旅游、杂技演出、杂技教育和杂技魔术服装道具制作四大产业格局。全县现有各类杂技文化团体、企业100余家,“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”已成功举办了16届,吴桥杂技艺术学校已招收非洲留学生400多名,国家首批4A级旅游景区——吴桥杂技大世界年接待游客60万人次,带动相关从业人员2.5万人,年实现综合收入3亿元。同时,大型情景杂技剧《江湖》热演、大运河文化带建设、省级美丽乡村片区建设为吴桥加快全域旅游发展奠定了基础。

转载请注明:吴桥网 » 吴桥杂技:大运河孕育的中外文化交流桥梁

您必须 登录 才能发表评论!